就业信息
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“为了思政而思政”的实践困境,思政元素如同“贴标签”般浮于知识表层,价值引导沦为知识图谱的装饰性注脚,导致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割裂。这种形式主义的实施路径,弱化了专业课程的学术深度,更使得思政教育流于表面,难以触及学生的思想内核,消解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度。深挖思政元素正是破解这一困境的核心路径,它要求教育者穿透知识表层,从学科基因中萃取隐性育人资源,实现显性知识传授与隐性价值浸润的有机统一。
一、深耕细作: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“源头活水”
显隐协同,破立并举筑根基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“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,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,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。”而当前还存在着“贴标签”式的思政教育,将思政元素生硬地粘贴在知识表面,这种做法就如在干涸的河床上挖掘,得到的只会是浑浊的泥浆。真正的课程思政建设,应当像掘井人那样执着向下,穿透知识岩层表面,直至触及育人“甘泉”。
四维掘井,学科育人引活水。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要系统整合四种资源并运用科学的方法。在资源整合方面:第一,梳理学科发展史中关键理论与国家需求的协同演进,揭示学科使命与社会价值。第二,聚焦专业发展史中行业变革与人才培养的深层关联,强化专业认同与责任担当。第三,挖掘科学家故事中追求真理、报效祖国的精神内核,塑造学术品格与家国情怀。第四,结合学科特性提炼专业伦理,培养伦理思辨与价值判断力。在实施方法上:可以运用文献研究法追溯思想源流,如《中国冶金史》现代质量体系的传承;案例分析法解构实践智慧,如港珠澳大桥的工匠精神;可以运用专家访谈萃取创新经验,如北斗导航团队的自主创新。
二、精雕细琢:打造课程思政元素的“精美画卷”
隐性渗透,塑造价值基因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“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,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。”实现这一目标,需立足学科知识内生逻辑,挖掘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基因,将思想引领转化为专业话语的自然延伸,避免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割裂。要遵循“隐性融入、自然渗透”原则,将思政元素加工提炼为具象化教学素材,依托案例教学、情景模拟等互动方法,找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“共生界面”,通过叙事转化实现价值传递的学术化表达,避免标签化植入,形成知识习得与价值体悟的双向互动,最终实现“盐溶于水”的育人效果。
显性强化,激活智能内核。技术赋能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重要路径。多媒体技术与网络平台通过虚实融合的场景建构、动态可视的数据叙事、沉浸交互的参与模式,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感知、可体验的数字化内容,弥合了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的鸿沟。同时,开放共享的思政生态破解了课程思政“单向灌输”困境,推动价值共创共研。技术赋能不是工具的叠加,而是通过重构教学逻辑,既保持思想引领的严肃性,又契合数字时代的话语体系,在知识传递中实现“润物无声”的价值浸润。推动思政教育从“被动接受”转向“主动内化”,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。
三、润物无声:发挥课程思政元素的“育人功效”
知行交响,铸魂润物细无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实现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,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。”实现“润物无声”的育人成效,需以“全过程融入”为核心理念,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,引导其在知识习得与价值体悟的统一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这需要立足“读万卷书”与“行万里路”相结合的育人逻辑,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生思想实际、生活实际相结合,以“问题导向”和“需求对接”为切入点。
生态重构,育人春潮逐浪高。首先要聚焦学生思想困惑与社会关切,通过案例讨论、情景模拟等方式将理论阐释嵌入现实议题,推动思政元素向实践领域延伸,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价值观建构。其次,依托乡村调研、志愿服务、红色研学等实践载体推动知行转化。将家国情怀、工匠精神等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动力,使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双向赋能,实现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价值升华,形成课程思政“课堂—实践—社会”的育人闭环,最终实现知识内化与价值践行的有机统一,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课程思政建设正经历从元素嵌入到价值重构的范式跃迁,其育人实效取决于对学科中思政元素的系统性开掘与创造性转化。唯有将思政元素转化为专业教育的“精神骨血”,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的“无痕渗透”,才能突破形式主义的桎梏,使课程思政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源头活水,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辟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。未来的课程思政更需构建起“专业为体、思政为魂”的融合育人模式,链接人工智能时代的育人新场景,推动课程思政向精准化、智能化、生态化方向迭代升级。
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思政教师专项《教学共同体视域下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担当研究》以及2024年jiabo.com佳博体育(中国大陆)科技公司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《同向同行同构:“课程思政”与“思政课程”协同育人新探索》的部分研究成果。
作者:黄萍萍 孙秀丽
作者单位:jiabo.com佳博体育(中国大陆)科技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
相关链接:https://tidenews.com.cn/tmh_news.html?id=67e145904f8e160001cb4cdb&source=weixin
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:0577-86598000
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:0577-86598000
Copyright © jiabo.com佳博体育(中国大陆)科技公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. 浙ICP备07006821号-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